杭州食为先绿豆糕培训学校,在这里,学员可以亲身体验到绿豆糕制作的各个环节,从选材、浸泡、研磨、调配、蒸煮到成型等。培训注重传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,让学员不仅学到技艺,还能感受到绿豆糕背后的文化魅力
在绿豆糕培训方面,杭州食为先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技术培训,具体包括:
学习绿豆糕制作的核心技术,包括原材料的配比、口味的变换等。比如在拌粉环节,将糖粉放入和面机,加入用少许水稀释的糖桂花搅拌,再投入绿豆粉搅拌均匀,倒出过80目筛,制成糕粉(以能捏成团为准)。
掌握炼奶和蜂蜜等辅料的比例配置,不同种类绿豆糕(如冰皮绿豆糕、中式点心绿豆糕、桂花夹沙绿豆糕等)在原料配方和比例上可能存在差异
绿豆粉 13 公斤,绵白糖或白糖粉 11.7 公斤,糖桂花 0.25 公斤,清水适量。这种配方制作出的京式绿豆糕是满族人的传统糕点,也是著名的京式四季糕点之一,具有形状规范整齐,色泽浅黄,组织细润紧密,口味清香绵软不粘牙的特色。
准备颗粒饱满的绿豆500克、绵白糖适量。
分三次添加绵白糖到过筛后的豆沙中,第一次拌到豆沙微微发亮就停手,静置五分钟让糖分渗透,再分两次补到满意的甜度。
用木铲贴着锅底推抹豆沙,像画水墨画那样操作,千万不能翻炒,此手法既能防止焦底,又能让豆沙均匀受热。
待豆沙炒制合适后,将其分成小块,用模具压制成各种形状的绿豆糕
准备材料
准备优质绿豆、自己喜欢的茶叶(如绿茶)、代糖。
将绿豆提前浸泡几个小时,直到绿豆变得饱满。泡好后的绿豆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的水,小火慢煮,不时搅拌防止粘锅,直到绿豆变得软烂,一捻就碎的程度。
选择自己喜欢的茶叶,用热水泡开,取其浓郁的茶汤。
把茶汤慢慢倒入绿豆泥中,同时不断搅拌,让茶香充分融入绿豆泥。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适量的代糖后,继续搅拌均匀。
将混合好的绿豆泥放入模具中,按压成型
传说起源时期
相传绿豆糕的发明人为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家华佗。他在治疗热病时,发现将绿豆泡水磨成糊,制成绿豆糕后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,于是将其传播开来。从这一说法来看,绿豆糕在南北朝时期可能已具备雏形,并且与医学应用有一定关联,渐渐成为广受欢迎的小吃。
有人说绿豆糕最初是在南方一些地方的庙宇里制作出来的,由于味道好、口感佳,渐渐地流传到了民间。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确凿的依据,难以考证1。
还有人说最早的绿豆糕是在大唐时期的长安城制作的,是给皇室尝的。同样,此说法也缺乏可靠证据支持
明代流传
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提到“绿豆磨之为面,澄滤取粉,作饵炖糕点,有解诸热、补益气、调五脏,安精神,厚肠胃之功”。从已有的资料来看,绿豆糕作为中国的传统糕点,至少从明代已开始流传开来。
清代做法详述
清代《食宪鸿秘》一书中,对绿豆糕的做法给予了详细叙述:“菉豆用小磨磨去皮,凉水过净,蒸熟,加白糖捣匀,切块”。这表明清代时绿豆糕的制作工艺已有了较为明确的记载。